毛概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5-07-29 13:12:12
毛概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概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概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1

前言: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内的学生。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6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106份

调查问卷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有关大学生共同追求并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一部分是围绕专业是怎么确定的,大学的主要目标,现在的在校状况,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另一部分是围绕大学生的共同追求与追求的认识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共同追求的理解和关注;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因素,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调查结果与分析以及基本经验

关于大学的学习生活现状

在上大学,填报志愿专业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

A、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

B、别人帮你选的

C、自己随便选的

D、服从学校安排的

调查数据显示:20%选A,13%选B,27%选C,40%选D

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入学即对专业的选择上大家只有20%的人是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80%的人对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自主权;

你认为你上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好好学习

B、混个文凭

C、交朋友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60%选A,14.5%选B,15.5%选C,10%选D

调查分析: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应使警钟长鸣。

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没有找到想干的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41%选A,19.5%选B,20%选C,15.5%选D,4%选E

调查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有的人迷茫了,但是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你的大学生活现状是( )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29.5%选B,18%选C,15%选D,7.5%选E

调查分析:大学是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在这里难免会出现各类现象,只想对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说,你的人生方向错了。

成因分析:

经过高考前长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脑子里就有,大学就是个来玩的地方,我们瞬间从天天有人监管的环境进入到大学这个十分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变成了我们的习惯。

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

A、就业谋生

B、自身塑造

C、建设社稷

D没有想过

调查数据显示:42%选A,40%选B,10%选C,8%选D

调查分析:人都有私心的,当今社会人们为自己的考虑的很多,为国家为社会考虑的少。

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

A、有,且很明确

B、有,但不明确

C、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32%选A,56%选B,12%选C

调查分析:多数人有目标,但有明确目标的人是较少。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会( )

A、被亲友的态度影响

B、遇到困难想退缩

C、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1%选A,23.5%选B,48.5%选C,7%选D

调查分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信念,但不知这个信念能让人坚持多久?

对于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你的看法是( )

A、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B、应该树立,但还没树立

C、已经树立

D、以后要有,但现在还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10.5%选A,25%选B,48.5%选C,16%选D

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都树立了目标,但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目标不明确。

确立追求目标,你会( )

A、充分考虑后决定

B、仍在思考未决定

C、一时想到而决定

D、从没想过这回事

调查数据显示:40%选A,22%选B,24%选C,14%选D

调查分析:这说明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理性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处在迷茫之中。

对你追求自己人生目标时,你觉得谁对你影响( )

A、父亲

B、母亲

C、老师

D、朋友

E、祖父母

F、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5%选A,20%选B,20%选C,8%选D,8%选E,9%选F

调查分析:主要是父母和老师影响了我们的追求。

同时作为人生追求的方面,你更愿意得到金钱的满足还是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满足( )

A、前者

B、后者

C、金钱和精神上寻求某种平衡

D、不清楚

……此处隐藏39132个字……>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们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 ,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 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六.感谢语:

这次调查,首先要感谢赵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给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亲自带领同学们去做调查。其次要感谢村民们对我们调查的支持与配合,虽然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下成功的解决了,使得我们这次调查圆满成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使我们受益匪浅。

毛概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15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20xx年3月 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 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xx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xx年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xx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第四世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10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

《毛概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