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记叙文

时间:2025-10-19 03:48:08
精神记叙文

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记叙文1

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历史,共筑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一个繁荣昌盛的伟大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一幅巨大的文化发展长卷。

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从一开始的“上古”到“清朝”,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多少起铭记于世人心中的历史事件啊!古代神话中流传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孔子倡导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作《史记》等等,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记得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司马迁从小就在黄河边上长大,听着老百姓的许多故事。长大后,为了完成父亲想要写一本史书的遗愿,天天刻苦学习,写《史记》。有一次,替一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却又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放弃了这个念头。重又摊开竹简,在上面写上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人物品质是忍辱负重又矢志不渝的。有好多的历史典故都从中教会了我们做人、生活的道理,警醒我们,要向某一方面出众的人学习,而面对那些错误的人,则要避让开来,为自己重新找一条安全的路通过。

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历史,共筑精神家园。在中华的五千年历史中,还有许多的文化等待我们去发现!

精神记叙文2

在1934年的一个秋天,中国共产党从瑞金出发了,他们要做一件很伟大的事:保卫中国。

他们背井离乡,踏着光荣的脚步,穿过了14个省,翻过了18座山,还跨越了24条汹涌澎湃的河,走了两万五千里,牺牲了多少兄弟,才换来我们这一刻的安宁啊!

那一刻,他们豁出性命,心里想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保卫中国,为中国而战!英勇奋战了三百八十余次,他们早已不畏惧任何危险,只顾着往前冲。尽管家破人亡,他们仍然英勇杀敌……

在红军部队中,有这样一位老班长:他舍己为人,在面临集体利益和自己利益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利益而为集体利益做贡献。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新时代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没有战争而放松警惕。我们仍然要传承与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永远绽放着金色的光芒!

精神记叙文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出现了漏洞,尤其是高贵的“雷锋精神”日渐被人们遗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重拾雷锋精神。

重拾雷锋精神,我们必须学会负责。

牛玉儒担任哈尔滨市长期间,他早起晚归,整日忙碌,亲自到各地走访调查,看百姓需要什么,有什么公共设施不够完善。他休息的时间极少,甚至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别人劝他不要太劳累,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但他却说:“身为人民的父母官,我要对他们负责。”当他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时,他没有躺在医院里,依然忙碌奔波,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是我们学习的模范。

重拾雷锋精神,我们必须学会奉献。

当他和妻子、女儿一家正开开心心的去为女儿买一双红皮鞋时,经过一座大桥,他猛然发现滚滚的江水中有一位女子在苦苦挣扎却爬不上岸来,作为军人的他毫不犹豫的跳下江水,他托着那位女子在江水中艰难的移动,当他终于游到岸边的时候,他的力气已经用尽了,他把女子推上了岸,自己却永远被滚滚江水淹没了。刚刚还是一个美满的家庭顷刻间便支离破碎,女儿哭着要爸爸,妻子哭着要丈夫。但他是不后悔的,因为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另一个生命的活。

这就是雷锋精神

重拾雷锋精神,我们必须学会孝顺。

他是上门女婿。在孩子出生时,妻子便离他而去,留下了重病的岳父母,还有一个痴呆的哥哥。他没有离开,而是每天都悉心照顾老人,从不厌倦。岳父瘫痪在床,他喂他吃饭,给他洗脸洗澡,帮他大小便,一切琐碎的事情他都做了,岳母年纪大了耳聋眼花,他给她端饭,帮她梳头。曾经有人说他们又不是亲生父母,干嘛对他们这么好,但他依然不离不弃,这爱亘古不变,绵长而情深,不正是我们所学习的雷锋精神吗?

雷锋精神是乐于助人,是舍己为人,是默默奉献,是这世间的无价之宝,它是一种爱,这爱深情而博大。

假如我们人人都拥有雷锋精神,那么,世间会更加美丽。让我们重拾雷锋精神吧。

精神记叙文4

泱泱华夏,悠悠青史。岁月的长影剥落在光河中模糊延伸,定格于明暗交替里。大别山纵横千里,举水河长流万载,麻城秋筑池,忠勇孝善永存史,创新奋进不休不止。

忠即忠诚,忠贞、忠义。勇即勇敢,勇猛勇毅。麻城古属黄国,强楚伐黄,黄人宁死不降。这种英勇无畏,忠贞爱国的浩然正气滋养着一代代麻城人。“黄麻起义”即是麻城人对忠勇精神作出的最为壮烈的行动诠释。忠勇即是信念,也是本色,更是行动。

“明月照秋霜,今朝还故乡。留得头颅在,雄心誓不降。”这是抗敌英雄蔡济璜的铁血壮志。在当地反动民团、红枪会匪近万人向麻城城区猖狂进攻之际,他临危不惧,一面指挥城关的工人、店员和撤进县城的乘马、顺河等地的农民坚守城池,英勇抗战,一面派王树声赴武汉请求救援。这是他对忠勇最好的'智慧诠释。当共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达到麻城后,他深入到麻城邱家畈、林家山等地,发动农民*动。之后,作为黄麻特委委员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受挫后,起义军转战木兰山,他奉命坚持斗争,最终牺牲于林店河。忠勇是他的代名词。他是大别山养育的骄傲,是麻城精神之忠勇所在。

自古“百善孝为先”。孝善是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华夏子孙最为基本的人伦规范。麻城孝善文化薪火相传,孝行善举层出不穷,孝善不仅是每一名麻城人的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古有卧冰求鲤之孝善感人至深,今有麻城之孝善感动大别山。

都说父亲似山屹立不倒,乘马岗镇村民程龙富便是一座伟岸大山。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多多突患白血病,幸福之家举步维艰。面对一贫如洗的家,面对幼小的儿子,程龙富不离不弃,这是父爱的孝善感动。都说母亲似水温柔岁月,铁门岗乡村民徐新菊,独自挑起照料脑瘫儿子的重担。“我要好好活着,照顾好儿子每一天”,这是家住铁门 ……此处隐藏3363个字……。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傍身。实际上,这里的“技”不单是指一门技术、技能、手艺等,更主要的是指一项工作、一种谋生手段。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创造性的工作还是服务性的工作,不论是专一性的工作还是综合性的工作,只要能做到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不可超越,做到自己岗位上的无可替代,就算是具备了一技之长,就能占有一席安身立命之地。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使自己与时代俱进,与发展同步。

其次,要修一颗“匠心”。“匠人”需要以“技”养身,更需要以“心”养“技”。笔者认为,“匠人”最主要的特点是内心的宁静,这宁静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竭其心智、穷其工力,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计得失、心甘情愿。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既然选择了就要热爱,既然无法改变就要努力适应。慢慢地,你会由适应到热爱,并凭借这种热爱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专注于工作,就能忽略外界的纷扰,把精力和智慧都用到要做的事情上;专注于工作,就能淡泊名利,不与他人争,只与自己比,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专注于工作,就能找到价值感和存在感,就能形成专心做事的宁静平和的心态。

有事做的人是幸福的,内心宁静的人也是幸福的。努力做个好“匠人”,这是一条通往事业成功的路,也是一条通往内心宁静的路。这条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走好。

精神记叙文10

闭门不出的日子,憋坏了的人们开始捣鼓各种各样的新奇玩意儿,有给宠物打腮红梳小辫儿的,有在线直播学蛆的,有唱歌跳舞打球套圈的……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厨艺分享。

在浏览网络热门选择之电饭锅蛋糕、油条、披萨之后,我决定来做凉皮。我们常吃的凉皮Q弹爽滑,搭配麻酱和辣椒美味极了,而且做法并不难。起了个大早,我跑去厨房开始了我锤炼厨艺的第不知道多少次尝试:首先要盛出来适量的面粉,揉搓成团醒一会,然后用水反复洗,把面团中的淀粉洗出来,剩下的就是面筋。面筋入锅蒸熟,切成小块,满满的蜂窝状,和店里卖的别无二致!

剩下的淀粉也不要丢,那才是我们要吃的凉皮喔。往其中加入盐,搅拌均匀,洒在盘子了入锅蒸,再捞出来放入凉水冷却,揭下来切成条就大功告成啦!做好后,我邀请了妈妈品尝,妈妈笑着说:“大硕现在也是会做凉皮的人了!”我的意地想,可不是吗,我做的比店里卖的还好吃呢。

要知道,“厨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恰巧,鄙人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厨神”精神的人,你觉得呢?

精神记叙文11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巴金

国庆那天,难得休息的爸爸带领全家重温了经典战争片——《建国大业》,历史画卷的还原使我深刻体会到,今天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面对国民党及外国侵略者的联合绞杀,中国国产党凭借“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带领备受屈辱和压迫的中华民族,重新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

战火纷飞中,“奉献”意味着慷慨赴死、轰轰烈烈,它浓缩在历史的画卷中,让人敬仰;太平盛世里,“奉献”可以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它存在于现实的人群中,使人温暖。在我们小区里就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老爷爷。

毫无保留的退休金

老爷爷是一位退休党员,60多了,但精神头很足,对我们这些小朋友尤其和蔼,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开心爷爷”。“开心爷爷”在小区开了个免费修理自行车的小摊,全小区的住户不仅可以在他那里免费修车,甚至还可以在他的小摊领取没有或丢失的自行车配件。这些配件都是他从自行车行买来的好货,质量好,当然价格也贵。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问开心爷爷每次进货要花多少钱,一次能用多久?开心爷爷告诉我进一次货大概要花七八百呢,一般1月就得进一次货。可“开心爷爷”除了退休金就没什么收入了,他几乎把生活费外的所有零用钱都用来做修理自行车的费用了。

全心全意的服务

除了金钱的投入,更让我感动的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爷爷都会坚守在小摊为大家服务。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我风一般往家冲去,路过小摊,看见爷爷不仅没有收摊,反而还在埋头苦干。我大声对爷爷说:“爷爷,都下大雨了,虽然有雨棚,雨还是会飘些进来,你快回家吧!”“这些车下午别人就要用了,我得赶快修好呢!”“可是都下雨了,明天再修吧!”爷爷摆了摆手说:“为了大家方便,我辛苦点不算啥。你快回家,小心别感冒了!”。听完爷爷的话,我瞬间感到无比温暖,我想每一位被爷爷帮助过的人都会心存感激,也愿意传递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

开心爷爷身上的“奉献”精神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虽然爷爷已年近黄昏,但他所体现的红船精神已经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听着《爱的奉献》这首老歌,我默默地把存了10年的零用钱都整理好,准备找个机会寄给山区那些读不起书的小伙伴们。

精神记叙文12

再穷,也得有点志气。低三下四,即便讨得一点,也会受人轻慢。午餐幸运地吃到一点"嗟来之食",晚餐再去乞求,可能就要吃"闭门羹"了。人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自强不息、知道别人的脸色和自己的血色,知道别人的语调和自己的格调的人。

即使艰难,也得有些骨气,否则,这一次被人抬起,下一次瘫倒之后,就可能连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今天的呻吟哀号,得到别人的抚慰,明天再呻吟哀号,就可能让人鄙夷和厌烦了。能够感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唉声叹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祥林嫂式的可怜相,有时唤起的恰是一种冷漠:自己糟蹋自己,别人又怎么抬举你?

如果你想依靠别人让你保持站姿,别人就只好拴个绳子把你吊起来,但要知道,那种方式与让你死的方式最接近;如果你想依靠别人使你往前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面牵着或从后面推着,但要知道,那其中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

人是有尊严的,放弃了这一点,任何人都会不堪入目。保持精神是维护尊严的重要途径。

即使很累,也要把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限,咬紧牙,沉住气,才能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坚持,最能使生命美丽,最能使人感动。为了轻闲而宁愿忍受屈辱的人,绝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轻闲。

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小人物也需要一种浩然之气。"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任何外来的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姿势,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别人可以给你一点钱,可以给你几句安慰的话,但没法给你一种力量,没法给你一种精神。缺乏脊梁骨的人,谁也没法让他抬起头。

《精神记叙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