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活动教案1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妙,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和养料。
活动准备:
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颜料;观察记录本;各种植物茎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物。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芹菜,重点观察芹菜的茎。
二、直观实验。
实验一:把芹菜的茎放在红颜色的水中,几小时后观察其变化,并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实验二:将一根芹菜竖放水中,另一根芹菜不放水中,第二天观察其变化。
三、探究、讨论。
1、讨论茎的作用,进一步加深植物茎的作用和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的认识。
2、请幼儿观察各种植物茎的图片,了解有些植物的茎由于功能的改变,其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己照料自然角的植物,并纪录自然角植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
幼儿园活动教案2目标:
认识水果、学习纵跳触物
材料:
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水果》、塑料小筐若干只、网格状的水果架,上面布满绿叶,悬挂常见水果若干。
过程:
1、幼儿围站在网格状的水果架下:“看一看、认一认水果架上有哪些你认识的水果?”
2、幼儿跳跃摘水果,鼓励幼儿摘得越多越好。
3、将自己摘下的水果放进塑料小筐里。
4、大家一起辨认水果。
5、请幼儿将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
提示:
1、活动前,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幼儿用书《我喜欢吃的水果》让幼儿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认识水果。
2、活动室一角布置水果架。
3、可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将其他东西替代水果。
幼儿园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大家一起拍拍手
2、记录卡 、幼儿用笔 、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在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 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
大家一起来看看,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
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
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 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
1、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
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
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
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教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幼儿园活动教案4活动名称:我快乐
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和别人进行交谈。
2、体验关心集体、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与我班孩子的共同生活中,我发现每次在整理收拾玩具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幼儿不那么积极,有时故意的躲避,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我快乐,通过引入幼儿进入情景,讲讲说说、分析讨论、采访等形式,让幼儿去感受关心集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幻灯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树叶,导入情景: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碰到了谁?(小树叶)风儿把小树叶带到了这里,让它去找找谁是快乐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2、逐一出示后面的幻灯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树叶碰到了谁?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每天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都很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小树叶找到了第一个 ……此处隐藏6551个字……园该怎么办?
教师:(1)如果有坏人闯入,能不能自己跑过去抓他或者吓得大叫呢?
(2)如果坏人离你比较远,你该怎么办?离你比较近呢?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正确的应对的方法。
活动总结:集体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幼儿分组讨论。
(1)分享讨论结果。
(2)教师总结。如果碰到坏人闯入幼儿园,我们不要害怕,要保持冷静,进来那个不要让坏人发现。如果坏人离你比较远,你可以跑去告诉老师或者保安;如果坏人离你比较近,你要想办法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就像这个小朋友一样。总之,遇到坏人,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最重要。
幼儿园活动教案13活动主线: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体的分析欣赏各种小食品包装的实物,具体的理解食品包装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与对象(儿童年龄特点)的统一,以及最具生活趣味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的:
通过画各种小食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形状和色彩等绘画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小食品的特点和装饰特点的理解与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小食品的不同形状特点与不同装饰风格的表现。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带一样小食品。要求没有教师的允许下不许打开,违反者禁止参加本课的活动。
作业要求:
写生 或想象画几个小食品,要注意好外形特点和图案与色彩的设计效果。
活动过程
一、 小食品观赏活动。
解决以下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造型的审美)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所研专题名称: 经研究我知道 调 查 内 容
包装上面有什么:4种以上
通过包装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为主,还有 颜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适合的年龄段 。
1.哪些颜色再一起对比比较强烈
2.包装和内容是否统一? 是 不是
3.画几种你发现的线条。 你还发现了什么: 。
二、教师小结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色彩运用的规律。
三、把你观察的小食品画出来。
适当讲授构图技巧。可以进行随意的组合 (审美能力的理解。a美术知识的介绍)
四、调查反馈。
1.读自己的研究报告,张贴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比一比谁的小食品画的又象又好。 (d通过学生优秀作业的对照、比较、鉴别)
五、布置作业
通过研究, 我们学习了对事物的细致的观察。回家每人选一样物体进行调查,自己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进行更多的交流。
幼儿园活动教案14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培养幼儿创编歌词的兴趣。2、幼儿能够有感情的对唱歌曲,并愉快的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头饰:小熊、小猴子、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
2、场景布置、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找朋友》引导幼儿律动入场
(二)复习歌曲,参加舞会进行对唱
1、“咦!前天我们学了一首歌曲《是谁在敲门》还记得吗?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完整的唱两遍。”
2、“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在家里开了一个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
3、“现在我们一起扮演小猴子去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和小熊进行对唱吧!”
(三)创编歌词,调动幼儿的兴趣
1、出示小鸭子头饰,引导幼儿唱出“啊!你是,小鸭子”及敲门声。
①“今天除了我们这些小猴子来参加小熊的生日外,还有很多小动物也都来了,我们一个一个把它们请出来好吗?你们看谁来了,我们一起唱吧!”
②“咦!刚才小猴子们来小熊家的时候很有礼貌,会敲门。那你们知道小鸭子是怎么敲门的吗?它是怎么唱的呢?谁来唱一唱,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出示小花猫头饰,引导幼儿唱出“啊!你是,小花猫”
3、出示小白兔头饰,引导幼儿唱出“啊!你是,小白兔”并进行完整对唱。
4、请小朋友扮演小客人,引导幼儿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啊!你是,…
(四)集体扮演,对唱歌曲
1、一半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半幼儿扮演小熊对唱歌曲
2、视幼儿兴趣,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幼儿园活动教案15活动前言:
每次吃饭之前我都会先洗手,妈妈说过,在外面玩了一天,手上都占满了病毒小子,如果吃到了肚子里,就很容易生病,平时我最怕打针吃药了,把病毒小子洗掉了,我就不会得病了!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用肥皂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各种旧玩具、旧手绢等;吹泡泡玩具瓶(与幼儿人数相等);“我爱洗澡”音乐及磁带、录音机;盛玩具的小筐若干;干净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个,小方布一块,剪好的小红星若干。
活动过程
1、《我爱洗澡》音乐,老师与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1)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肥皂并请幼儿描述。(请幼儿自由发言)
(3)出示多种多样的肥皂,让幼儿观摩。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肥皂形状、颜色、气味,并用手摸摸,说出感觉。(幼儿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2、幼儿自由玩肥皂、脏玩具等,老师引导幼儿寻找肥皂的小秘密。(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用手搓能产生泡沫,能溶在水里、能使脏东西变干净……)。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老师适时奖励。
3、引导幼儿正确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儿讲卫生。
老师:孩子们,谁来告诉我你平时是怎么样洗手的?幼儿讲述自己洗手的方法。老师:“想想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小手洗的更干净?”(与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
4、幼儿自由吹泡泡,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各种玩具用清水冲洗干净
活动点评
此次活动幼儿对“玩肥皂”极感兴趣,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里,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药味,搓在手上会起很多的小泡沫,能除菌……玩玩乐乐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用肥皂洗手。活动过程中发现:(1)个别幼儿只顾玩玩具而忽视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对此,教老师应适时引导;(2)用肥皂洗塑料玩具不太合适。其次,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儿歌:洗手歌
小朋友,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